
2024年12月26日上午,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发展论坛在济南高新区召开,本次论坛以“数智赋能 产教共兴”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专家学者近200人,共同探讨联合体“国际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路径,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论坛上,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国、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高鹏霄、山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财经现代产业学院院长韩慧健、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康,共同为山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财经现代产业学院成立揭牌。
山东财经大学于2024年3月下发《关于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财经现代产业学院的通知》(政教〔2024〕1 号),2024年7月,由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东财经大学、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人工智能与数字财经现代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同时归属三方领导,共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探索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新范式。2024年12 月17日,“人工智能与数字财经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列入2024 年度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立项建设项目。本日产业学院成立揭牌标志着“山东财经大学(济南高新区、浪潮软件)人工智能与数字财经现代产业学院”向社会宣告正式成立。
在论坛上,济南市副市长任广锋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要扎实开展产教融合,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持续加强校地合作,促进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三是要完善人才扶持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处长郑坚强调市域产教联合体要求发挥产业园区、政府的统筹作用,推动园区企业和相关院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以此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精准度。此次论坛以“数字赋能产教同兴”为主题,围绕联合体体制机制建设、人才供需对接等问题总结经验、谋划发展是非常及时、有意义的,并从联合体动力、机制、评价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济南人力资本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松指出,产教融合锚定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院校主责+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人才招、培、用协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优势,坚持多层次业务发展导向,在知识产权重点服务、公共服务、创新服务等方面有力支撑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基金组建、园区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同向发力,夯实区域发展优势、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增强园区发展活力等。他强调下一步将围绕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及联合体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国际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财经现代产业学院、园区通—数智化人才供需平台的运营优化,为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新征程贡献人才动力,为联合体高质量发展及区域经济提升注入澎湃动能。
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新兴技术与职业发展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王庆林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新质人才培养”进行了剖析和精彩演讲。深入阐述了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议现场发布了园区通—数智化人才供需平台、联合体科技创新供需平台、联合体《需求清单》等系列工作成果;成立了联合体专委会,覆盖专家咨询、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紧密推动联合体实体化运营,为联合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项目签约环节,济南人力资本产业研究院与高途教育科技集团、齐鲁银行、山东新大陆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招才引智服务,深化产教科深融互促。
本次论坛为济南市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构建了“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循环新生态。展望未来,将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有力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贡献力量。
论坛由济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王纮主持,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陈志浩;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李成学;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贾文涛;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鹏霄以及相关负责同志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