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数字财经

新闻中心

学校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制度 -> 学校政策 -> 正文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加强实践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5-09-04 浏览次数:

中共山东财经大学委员会

关于加强实践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党委(党总支),各部门、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提升实践育人实效,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重要意义

实践思政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实施的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旨在从“实践”维度出发,突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有效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效。加强实践思政建设,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总体要求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保持思政教学的正确方向,与时俱进办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围绕学校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培养一流财经人才的发展目标,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专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既善于学懂弄通理论又善于融入社会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实践思政体系,促使实践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实践思政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四、主要任务

1.将实践思政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有效融合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发挥实践育人功效。

2.积极探索实践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合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资源,统筹校内校外多元主体,融合平台技术多种要素,形成统一目标引领、学校主导实施、优势互补、有效衔接的实践思政育人模式,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增强实践思政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3.培育实践思政一流课程。建设实践思政示范课堂;探索建设融媒体实践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造学校本硕博一体化实践思政课程体系。学校定期组织相关教学评奖评优,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

4.结合地方特点、专业特点完善实践思政课程内容建设。充分挖掘利用齐鲁红色文化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实践思政理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发挥我校财经人才优势和实践基地建设优势,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高新技术教育、劳动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实践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与重大历史和现实社会实践有效结合。

5.探索依托各专业的实践思政建设工作。发挥学校财经优势,围绕专业建设需求,结合思政课、课程思政内容,明确实践思政实施路径,将实践思政理念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融会贯通,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使广大教师、学生都能在实践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将在部分学院积极推动实践思政建设试点工作。

6.创新实践思政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三千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进行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访谈探究等,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时代性、导向性,不断拓展实践思政教学新方式。探索完善我校实践思政“同城大课堂”“行走课堂”“名师大讲堂”等课堂形式,积极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经验。

7.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定校级实践教学基地、院级实践教学基地名录,定期评估并更新。以沂河源乡村振兴学院、齐河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山东省区块链金融重点实验室、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等为实践思政教学基地样板,精心挑选和组织实施好一批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吸引力强、渗透力强的实践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效果。

8.建立完善实践思政教学资源库。充分总结实践思政优秀成果,选拔典型调研资料,编入实践思政教学体系,建成实践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库。选拔优秀实践思政团队,凝练培育竞赛作品,完善实践思政案例库;持续完善在线课程资源,打造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实践思政教学资源库。9.学校将围绕实践思政教学改革相关内容,立项一批实践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招标课题,不断增强实践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推进实践思政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思政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10.加强实践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思政指导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相应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各学院选拔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实践思政教师队伍,鼓励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实践思政教学;动员党政管理人员兼任实践思政教师;组建实践思政讲师团,打造校外导师队伍。

11.重视加强培养青年教师。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访学考察、脱产进修、专题培训、课程培训,提高实践思政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育一批实践思政教学骨干,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学校将指导各基层教学单位建设实践思政工作坊,制定实践思政思政教学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思政教学研讨活动。新任实践思政指导教师应参加岗前培训。

五、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并完善实践思政建设统筹协调机制,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学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实践思政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各学院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实践思政育人成效。


下一条:山东财经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管理规定

关闭